押尾桑风之诗和声分析
wind song是一首旋律异常优美,也是我本人第一首学会的曲子。
风之诗原版谱下载: 点我下载
1.风之诗曲子整体结构
曲子总共分为三个段落A、B、C,曲子结构是A*2 -> B*2 -> A -> C*1 -> A,整首曲子为D自然大调,4/4拍
1.A段和声分析以及练习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D调的顺阶和弦:
从1-7级分别是:D,Em,#Fm,G,A,bm,Cdim
每行表示一小节,{占的拍数}
A段的和弦为:
D(on A){2}——#F7(on #C){2}
Bm7{2}——G{2}
#Fm7{2}——Bm7{2}
E7{2}——A{2}
D{2}——#Fdim{2}
Bm{4}
G{2}——Bm9(on #F){2}
Em{1}——A7{1}——D{2}
然后我们用根据常见的和声连接方式,归纳下A段的和声(用和弦级数表示)
13 6436 2 5
13 6 46 2 5 1
2.1 A段和声分析
上面的和声连接该怎么理解?其实A段就是一个常见和声进行的拓展。常见的一个和声进行是1625。这里值得学习借鉴的是
- 6-4-3-6和6-4-6这种经过和弦的使用,以大三度和纯4度为基础
- 36是常见的和声连接
2.2 A段根音分析
根音的规律是(按首调来理解)
5代表sol
Bass:1->7->6->4->3->6->2->5 (总体上可以理解成1625,又运用了436的模式)
->1->3->6->4->3->2->5->1 (总体上理解成1625,运用了36的连接和432的连接)
2.3 A段和声练习
练习的时候跟着唱根音,体会音符的特点,体会连接时候的感觉。转位和弦和分割和弦的根音可以不弹,你可以只弹原位和弦
3.B段和声分析以及练习
和声的练习保证节拍正确的情况下,可以弹奏任意的分解型或者柱式和弦。我演示就拿比较简单的X323节奏型来演示
每行表示一小节,{占的拍数}
B段的和弦为:
D(on A){2}——Em7(on A){2}
A{2}——Em7(on A){1}——bA7b5{1}
Gmaj9{4}
#Fm7{4}
Em7{2}——Em7(on A){2}
Dmaj7{4}
Gmaj9{4}
#Fm7{4}
Em7{2}——#Fm7{2}
Dmaj7{2}——D9+5{2}
D(on A)
然后我们用和弦级数表达出来,根据常见的和声进行省略一些经过和弦,可以看到主题框架为
156 4321 4321
根音的规律是(按首调来理解)
5代表sol
5->b5->4->3->2->1->4->3->2->1->1
综上分析,根音和和声之间还是以5度、8度等稳定音程开始为佳,总体上根音走向符合我们尽量平缓的原则。根音的进行实际上可以分解成两段(5->b5->4->3->2->1和4->3->2->1->1),这两段式一个模仿的样式,值得学习。整体的和声体系和我们常见的套路也比较接近。
3.模仿练习
模仿练习主要配合原声播放,在其上加上一些根音或者旋律或者和声的练习。
3.1 根音练习
按照我们刚才的bassline和原版的A段来和一下
3.2 和声练习
3.3
未完断续!。。。。。下次再来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