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集成领域创业感悟3-创业篇

前言

这篇是数据集成领域创业系列的第三篇。这里分享的内容主要关于基础软件创业的一些思考。因为我不是直接作为创始人创业的,本篇关于创业方面的思考主要也是以一个合伙人的视角分析总结的,请留意。

创业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

创业做什么(what)以及为什么(why)做是影响创业是否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开始创业之前,花足够时间把这个事情推敲清楚是值得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低估了“足够”的含义,认为自己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当真正开始以后发现模糊地带实在太多了。what和why的问题要思考清楚一方面要求创业者具备一些创业方法另一方面就需要自身足够多的行业洞察和理解了。很多技术人第一次出来创业,对于技术或者行业洞察都是有一些积累的,但是在创业方法上一般都是缺失或者不足的,这点作为创业人得需要多一些输入及时补足短板。创业方法有不少快速提升的方式,下面是我自己这几年总结的一些经验,例如:

  • 相关课程:现在互联网资源真的挺发达,通过一些课程你可以很快的有前车之鉴得到一些认知提升。我自己是上过一堂教育的创业复盘课、包括极客时间买过一些课程,例如毕老师的访谈专栏。确实有些帮助。
  • 公众号:我关注的一些主要是红杉、高瓴、GVV、云启、拾象等。关注这些资本的公众号主要是可以学习一些知识、了解些创投圈的情况、挖掘一些有用的信息等。技术人创业往往缺乏资本、资金这方面的知识。此外技术人创业基本都要靠VC投钱的,做好如何和VC打交道的功课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和VC聊天时一些基本常识都不懂就很尴尬了
  • 朋友:朋友可以是VC、技术人员、潜在客户等等。这对创业者确定what和why会很有帮助。

关于what和why,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点:

  • 花些时间加深下行业洞察:首先明白自身投身的赛道到底是什么,这个赛道国内外有哪些玩家。即使初期只做国内,也建议一定看看海外尤其欧美同赛道玩家到底在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这都很有启示意义。至少在计算机这个行当,欧美是领先国内非常多的。欧美市场的一些变迁过程对于预测国内市场的变化有很重要的帮助(当然不要完全照搬,国情不同)。此外国内市场同赛道的玩家也能给你一些不一样的输入。例如,我觉得我想出来的点子很吊很新,恨不得马上开干,然后仔细调研了同赛道的其他玩家,发现其他玩家早就做了,而且还效果不好。
  • 关注信息输入与思考:如果信息不足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直接开始与动手总是很容易的,不过搜集更多有效信息与思考却总被忽视。创业过程中有时候适当停下来,多看看、多思考下,你会发现看见的天空更加广阔了。当然也要注意度的把控,古人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搞清楚产品发展过程中什么是不可妥协的,并且充分坚定与相信: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这往往需要对what和why想的非常深入时才能得出结论。创业确实很多时候是在不确定性中做决策,甚至我们一开始坚信的东西是错的。但是我觉得至少在当下这个阶段,你得有你信仰和坚信的东西,是基于客观充分输入深度思考后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如果缺了这个东西,从个人来说会动摇迷惘,从团队来说会使得大家工作没有重心、从客户来讲会觉得你定位不清。这个不可妥协的点是什么,能不能面对诱惑时仍然坚守本心不动摇,是需要功力的。
  • 关注客户需求的洞察:有机会的话多和客户聊聊,他们是真正掏钱的人。技术人很多时候拍脑袋想的其实根本客户不care。从客户那边获取来的信息一定得再好好思考后再得出结论。首先,用户讲的确实也不一定都对,得辩证得看;其次,用户更多时候只是对一些表层的东西给出结论,比如哪些功能我是需要的,哪些功能我是不需要的。作为创业者,多思考可以洞察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诉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听了用户诉求就加功能,没有取舍和思考,最后产品容易形成众多点状的功能,也容易把产品路子带歪了。

国内基础软件创业的挑战

国内外国情很不一样,基础软件在国内创业会面临以下困境:

  • 国内付费能力与意愿相比欧美差点:过去针对这一点在创业过程中虽有所体会,但总感觉缺点数据支撑,是不是自己感受不正确,但是拾象公众号一篇文章内的数据让我对这个有充分体会。不难想象会有不少公司创业会瞄准欧美市场。当然不是说出海一定好,大家还是得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看。海外也会面临一些政策风险、售后服务、全球化的竞争对手等问题。

image.png

  • PLG(产品驱动增长)生存的土壤还在成熟过程中:国内做PLG的土壤成熟度没有欧美高,基础技术创业想完全做PLG是不太现实的。即使是欧美也是PLG和SLG结合的方式一起做。国内现金流主要还在金融、传统企业等巨头手里,订阅、SAAS对于这些掌控国内主要现金流的组织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现在专心做PLG的技术软件创业的企业主要还是以小订单为主,想拿大订单还是得走投标、销售驱动的方式去落地订单。此外国内还需要和不少专门做项目、堆人的逆潮流组织抗衡。追求大而全的解决方案整体落地仍然是传统企业、金融机构和政企的主要选择。
  • 采购不如招人的理念仍然广泛存在:国内企业决策层仍然有一个普遍的理念,就是采购一个专业的软件不如招个人用开源软件整一下。这导致基础软件销售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不过长期来看,我相信这个局面还是会变化的,在一些新兴的企业中,采购专业的基础软件逐渐越来越被接受。

tricky works

正所谓兵不厌诈,商业竞争是残酷的。不违法、不违反道德约束,适当合理的一些tricky的技巧还是可以值得尝试的。常见招式例如蹭热点、蹭热度、适当的标题党等等。我亲眼见证chatgpt兴起后,一个做chatgpt客户端同学的开源软件直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从几百star到几万star的增长。

仍然相信OSS

基础软件创业很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开源。正所谓酒香还怕巷子深,开源是拓展用户非常好的方式。我也一直坚信OSS是基础软件创业的最佳实践之一,理由主要是:

  • 充分验证与需求搜集:产品没有经过被大量使用时很难成熟的。此外社区除了会反馈产品缺陷BUG以外,也会提供很多需求
  • 传播与品牌认知:开源软件及其周边生态很成熟,有很多开源组织以及开源生态软件可以互相合作增加曝光
  • 把握标准的机会:如果开源软件涉猎的是个蓝海领域,开放、自由、无供应商锁定的开源软件更加容易去掌控标准
  • 技术产品商业化的敲门砖:一个新兴的商业化产品在没有一些不错的关系和市场验证时是很难兜售出去的。开源软件是一个进入用户核心场景很好的敲门砖。如果开源做的成功,大量的市场验证、企业背书这些自然都会有的,看展商业化工作自然也会容易得多。

当然开源与商业化直接也存在一些冲突,如何平衡好是门艺术。但是至少kafka、elasticsearch的上市给了基础软件创业者一些信心。开源基础软件和商业化之间的转化问题可以看看kafka前负责增长VP的文章:How Confluent Leveraged Kafka to Grow its Commercial Business。大体含义可以理解成开源与商业化是可以平衡好的,这个转化点是在的。当然这里有个前提,你的产品得确实有价值能解决问题。

数据集成赛道仍然是蓝海

数据生态软件这个大赛道在数字化浪潮下至少10年内还是靠谱的。拾象团队对硅谷顶级VC、创业者和一线人员的访谈中得出的结论也可以辅助这个论点:数字化依然是黄金赛道,围绕云、SAAS、数据还能再创业和投资10年。

数据集成软件和数据库基本上是个好伙伴,评估数据集成这个赛道大概有多大以前可能不太方便估算,但是现在我们有客观数据可以看了。snowflake 2012年成立,IPO后估值是330亿美元,fivetran 2012年成立,2021年融资后估值57亿美元。甚至2020年成立的airbyte的现在的估值已经16亿美元。在国内也有融资过亿的企业了。可见,VC们对数据集成这个赛道还是普遍有信心的。

当然我说数据集成这个赛道是蓝海不仅仅是只因为看了这些数据,更多也是我确实在这个行业内做了很多年。数据赛道仍然是蓝海也来源于我其他的一些判断,总结的话如下:

  • 数字化浪潮持续:数字化浪潮和百花齐放的数据生态是客观存在的,数据集成软件作为桥梁的角色是必然被需要的,而且随着数字化的深化也会越来越重要。
  • 尚没有权威标准:不像数据库的体系几十年发展很成熟了,数据集成最近几年才开始对CDC越来越关注。这里还没有哪个数据集成软件掌握了标准,当然我们已经看到像airbyte这样的角色已经在做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 仍有巨大技术创新空间:因为数据集成软件发展还是年份还是比较短的,从性能、功能、形态上都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可以提一个思考的方向抛砖引玉:就像云原生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技术下沉的过程。对于数据集成领域也一样,如何进一步去做抽象和技术下沉,将变与不变的东西解耦好可能就会给数据集集成软件带来新的东西。这方面更多细节也欢迎与我本人再线下探讨。

做好情绪管理当一个高情商的人

我创业过程中对于这点深有体会。一个善于团队协作、沟通的人一定是有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高情商的。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这个则显得更加重要。在大厂工作的时候,我们依仗平台的优势我们可以轻松招聘到优秀的员工、可以让客户自己找上门,但是自己创业的时候这种情况则完全不同了。提升情商这种软实力对于创业者吸引优秀的人才、提升团队士气、协作效率、与企业关键决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都是颇有益处的。

如果不做好情绪管理,很多时候在真正的沟通还没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低效率的沟通。有个思维模型叫73855(麦拉宾法则),讲的是沟通时语气语调、表情肢体语言才是沟通中的核心部分。技术人很容易比较直,只纠结内容本身的对与错而忽视了传达信息的技巧。有时候团队碰撞的时候,其实大家思路都各有亮点和缺点,但是有时候却变成了一种情绪对抗使得整个沟通变了味。创业团队时间很宝贵,提升沟通协作效率至关重要。
image.png

情绪管理、情商提升的软实力和体现在很多地方,这一块也是我不断要学习和提升的。

参考资料

  • [微信公众号] 拾象硅谷见闻:寻找下一个黄金10年
  • 西南证券-计算机行业信创专题报告
  • 73855定律